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

服裝設計師陳季敏 靠空間汲取靈感

記者 張寧馨 /台北報導

1987年陳季敏以Jamei Chen自創個人品牌,開始走向服裝創作之路,一路走來,她始終沒有忘記,20幾年前到法國旅遊,魔術師把盤子摔到地上,輕蔑的說:「Made in Taiwan」時,立誓做出台灣文化風格的初心。

一開始陳季敏是以禮服設計闖出名號,此為設計手稿。

高鐵舒適便捷,除了沿路迷人的田野景致外,搭乘高鐵另一個賞心悅目的「風景」就是高鐵的站務人員,顛覆「制服印象」,讓橘色變成車站內流動風景的就是陳季敏。 陳季敏表示,服裝設計師不是伏案苦思就能有靈感,當初要設計高鐵制服時走了好幾趟車站,仔細觀察環境後,發現車站很大,要讓乘客一眼認出服務人員,服裝一定要顯眼,不過服裝要能配合環境變化,如果是為Hotel設計制服,她便會以不干擾的方式來表現。除了色彩,陳季敏也講究材質與細部做工,她認為員工換上制服時,態度也會隨著改變,如果只講求制服的外在,裡面的做工不好,很難要求員工重視細節,她說:「關於這部分,她對台灣的雇主有點難過,好像樣子到了就好,細部就不重視了!」

時尚要由文化出發


陳季敏回想自己20幾歲時第一次到晴光市場,看到做工細緻的舶來品心中的衝擊,而後有機會到歐洲旅遊,才感受法國、義大利這些國家,因為重視生活層面,有充沛的能量發展自己的時尚。她認為台灣沒有時尚,時尚並不是看哪個影星提什麼包、穿什麼衣,就跟著模仿,應該要從自己的文化出發,由生活去感受文學、藝術甚至美食等領域。像她就對手工的織品特別有感覺,很憾當初沒有留下祖母、媽媽為她縫製的衣服,如今只剩照片可供回憶。

開茶館源自鄉愁 意外成為復古時尚地標

因為「鄉愁」使然,她特別在中山北路上開了一家茶館Dialogue,裡面有著稻草、麻繩混合泥土的土牆,要詮釋的是鄉下三合院的童年時光,陳季敏透露,會選在中山北路是因為這裡是「鄉下女孩第一次對台北的印象」,店內使用和家裡相同的陶器來裝呈食物,某一部份也反映著60年代,那個物質雖匱乏、但感覺卻比較快樂的年代。

與攝影家郭英聲合作 服裝表現更多元

國內外時常可見藝術家與服裝設計師攜手合作,像LV就曾與日本村上隆合作櫻桃包,而陳季敏也與攝影家郭英聲合作,目前她最滿意的是台中店的設計,「以劇場為概念,經常可上演不同劇碼。」其實陳季敏平時很愛看戲,才剛看完「山海塾」,自稱精神洗禮讓全身細胞好像都活起來了!她認為在物價上漲、人民普遍不開心的時候,更應該豐富精神層面,而不是先刪這部分的預算。她建議大家有空可多逛花市,接觸美好的事物,並尊重大自然。

設計之前先學會尊重與關心

陳季敏很重視自己與空間的互動,她認為只有感覺敏銳了,才有辦法做出好的設計,她會留意小細節,去感受細微變化,「曾參加荒野保護協會所舉辦的活動,那一次所有人都要矇上眼睛,靠著互相扶持來登山,前後伙伴全靠肢體的互動來傳達心意。」也因此,在面對所謂的時尚時,她清楚知道不能盲目追求流行,找出自己的定位風格與自信,更不能忘了這片土地既有的情感。


騎馬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

自嘲完全沒有運動細胞,但卻因為愛馬,而開始學騎馬,期間還曾摔暈了2次,「透過騎馬培養了身為經營者的我,勇氣不足的部分。」也曾在早上摔馬過後,下午就鼓起勇氣去騎馬,「我發現面對恐懼是克服恐懼最好的方式。」騎馬跳障礙也讓她領悟到每個階段都有不同挑戰,要求變高了,挑戰也更多了,這對應到經營事業,是種很棒的啟發。陳季敏不斷強調,時尚是由生活、飲食、文化共同誘發的,不是單看潮流那麼膚淺,她期許國人能找出自己的定位風格,培養自信,而不是一昧跟隨國內外明星的喜好。

擷取自 自由電子報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8/new/sep/19/today-style10.htm